发布于:2020-08-06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为做好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应用工作,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向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南、海南、四川、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行业协会,有关企业开展《关于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
住建部征求意见这一政策新闻的发布,业内将此解读为行业的利好政策,那么未来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前途是不是真的一片光明呢?今天我们一起从行业的数据与分析来看看,究竟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未来趋势如何?
替代混凝土类建筑,钢结构成未来趋势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2019年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中,PC结构占比65%,钢结构占比30%,木结构占比1%左右。
钢结构作为正在兴起的装配式建筑,与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区别在于,其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制作,各部件之间通常在现场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
目前钢结构建筑80%以上部件均可在工厂加工,同时易拆除,部分产品和材料可循环利用,且可以覆盖绝大多数现场作业方式对应的下游,是绿色建筑的重要代表。
钢构成本劣势将逐渐消失
装配式住宅类项目更多采用PC结构,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传统土建施工企业更熟悉混凝土工艺,钢结构人オ相对欠缺,另外一方面是钢结构在平均成本上不占优势,在平均成本方面,钢结构>PC结构>现浇,根据住建部《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钢结构高层住宅平均造价为2777元/平方米,较PC结构高层住宅高约8.5%-27.4%
但是,随着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提高,建筑业人工成本逐渐走高,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相较其他装配式建筑结构人工费占比最低,因此从中长期来看,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相对现浇建筑、PC结构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劣势将逐渐消失。
政策引导促行业发展提速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明确发文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采用装配式建筑。过去采用装配式建筑的保障性住房大多以PC结构为主,主要源于施工企业更熟悉混凝土工艺、成本优势及钢结构人才较紧缺。
但是自2019年3月27日住建部建设市场监管司发布的2019年工作要点”中首次单独提及钢结构试点,同时提出将选择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并将试点地区保障性住房、装配式住宅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機迁中明确定比例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
政策引导采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将使行业发展提速。
其实早在2017年3月出台的《“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就明确提出2020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达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20%以上,2025年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占比达30%据统计,装配式建筑中钢结构建造方式占比大约21%。
近年来政策推广力度正持续加大,増速有望超过装配式行业发展速度。据悉,到今年年底南京等城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面积的比例将达到30%以上,为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提供了广阔空间。
来源:绿色装配式建筑